2014-08-04 15:57:25來源:中房網
如何在新型城鎮化的大背景下,以建設“美麗村、美麗鎮”帶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推動人居環境建設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如何保持鄉土文化的原生性和鮮活性?特色小鎮如何打造宜居、旅游、生態環境?7月26-27日,第63期會客廳走進雪都崇禮“山旮里旯”私人野奢酒店,品味原生態山地小鎮的特色與魅力,共議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旅游地產發展與特色小鎮營造。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名譽副會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首任房地產業司司長張元端出席并總結發言。
以下為文字實錄:
不叫總結,個人的一點體會。雖然來的時間短,看了半天,但是印象很深刻,很震撼。
第一,我感覺崇禮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剛才老專家說可以按照“北京的后花園”來努力,我覺得很好。崇禮不僅是中國的雪都,按照“北京后花園”來建也很好,現在北京人來度假的不少。
這么好的自然環境,從我們人居環境來說,現在最要緊的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人居環境的生態建設。這一點崇禮生態環境得天獨厚,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如何進一步提高人居環境的生態質量?要抓住一些薄弱環節進行生態修復、修補,把不好的環境修補過來。
第二件事情是生態環境的藝術化。剛才各位專家討論,是歐式房子好,還是中式房子好?這就是環境藝術取向的問題。因為建筑藝術是環境藝術的主體,講環境藝術首先要關注建筑藝術。同時,自然環境一定要和人文環境相結合,才能提高其文化品位和觀賞情趣。例如,山上加一個亭子和不加亭子味道就不一樣,這就是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相結合的重要性。崇禮過去的宣傳口號是打造“中國的達沃斯”,建一些歐陸式的房子也無可厚非。但中國人學建歐式房子或小區,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環境衛生趕不上別人。到國外看城市、住區都是干干凈凈的,用鮮花作裝飾。而中國不管叫什么“泰晤士小鎮”,還是“威尼士小鎮”,環境衛生都不如國外的城市。崇禮將來要仿建歐式小區,環境衛生問題是個大問題。北京有時候幾個月不下雨,馬路上就很臟;而歐洲雨水多,隔幾天一沖,馬路自然就干凈了。這跟氣候條件有關系。現在,如果崇禮縣把“東方達沃斯”的定位變成“中國的雪都”,在環境藝術的風格上就要加以改變。要考慮建造有中國特色的房子。特別是要突出鄉土風格。我每到一個城市都要去看老城,因為文化底蘊都在老城。新城沒有什么好看的,都是高樓大廈一個樣。總之,在環境藝術上要突出中國元素、中國特色的建筑要多搞一些。
第三件事,人居環境要智能化。現在叫智慧城市,即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保障城市健康和諧發展,促使城市“不得病”、“少得病”和“快治病”;同時,提升企業自身的運營效力;并給居民帶來“便民”、“利民”和“惠民”諸多利好,給百姓生活方式帶來更好的變化。無論從城市的宜居程度,或是現代城市的管理和發展出發,這都是發展方向。因為城市很大、很復雜,也很分散,如何用智能化進行城市管理,智能化進行日常生產、生活等等,必須擺到議事日程。
總之,人居環境要向以上三個方面發展:“生態化、藝術化、智能化”。
第二,崇禮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前景無限廣闊,“京張申奧”更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實踐證明,申奧對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是很大的,無論從基礎設施還是其他各方面。當然也有奧運辦完以后有關設施的利用問題,需要統籌考慮。在策劃設計的時候,既要考慮如何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促進城市建設和人居環境建設。同時,又要考慮奧運設施的會后利用問題。
體育促進了休閑旅游,休閑旅游又促進了城市建設和房地產開發。崇禮如果奧運會申辦下來,2022年開,我覺得準備工作要抓緊了。其中重要的一項是發展服務產業。剛才各位專家都說到餐飲問題,如果將來要搞冬奧會沒有高級的烹調人員恐怕不行。當然也可以從外面臨時請。但是作為崇禮長期發展中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高素質的餐飲服務隊伍,“中國滑雪之都”也維持不下去。所以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餐飲業,要有計劃地加強培訓。現在青年人都出去打工了,我們看到有些餐館服務人員是年輕人,有些則是年紀較大的。要利用申奧來增加就業崗位,把走出去的人請回來發展,到家鄉來創業。
剛才討論到,城市大好還是城市小好?現在都講城市要小一點,但是城市不到一定規模它發展起來也是困難的。城市發展要靠集聚效應,必須是經濟集聚、人口集聚到一定程度,才能較快發展。所以,一個城市太大了不行,超越了資源容量和環境容量,就會產生許多“城市病”;但太小了也不行,形不成集聚效應,會影響經濟和社會的快速成長。
第三,對房地產業要有信心。四通公司到崇禮縣來發展,非常有眼光,看準了崇禮的發展勢頭。這個項目的選擇很有眼光,營銷方式也很現代,很有創新,非常好。
現在有一些所謂專家講中國房地產不行了。但是看看統計數據是不是不行了?今年1—6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6%,銷售額下降6.7%。這是因為,去年同比基數比較高。去年同期商品房銷售面積為5.1億,今年同期為4.8億平方米,雖然增幅下降,但銷售絕對量依然巨大。去年同期增長速度將近30%,在這樣高基數的情況下出現回落也是很正常的。必須看到,市場波動是一種常態。不能以點帶面、以偏概全!一兩家公司有困難了,不能就說中國房地產業不行了。
就目前而言,中國的房地產業既是“朝陽產業”,也是“萬歲事業”。中國的房地產從八十年代開始,才三十多年。三十年的發展就能解決13億人口的住房問題,工作生產用房問題?所以中國房地產業還是個“朝陽產業”。另外它也是個“萬歲事業”,只要有人類,他生活,他工作,他勞動生產,就要有房地產作為他的基本物質條件。目前,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新型城鎮化方興未艾,戶籍政策、計劃生育政策正發生一些變化,這些都給房地產業發展帶來利好。所以我覺得對房地產事業的發展要有信心。
現在對房地產業發展的轉型問題議論較多,認為應轉型到節能、綠色、生態、精細化設計等等。當然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但我覺得最大的轉型是要把以前房地產開發公司單純的進行項目開發的模式,提升到城市開發的高一級層面。你不是單純的在開發“功能單一”的居住小區,而是在營造一個“功能多樣”,包括了工作就業、居住棲息、商服配套、文教、醫療、休閑等功能在內的城市,或者城市的一部分,即“造城”、“營造人居環境”。這個開發型式就和單純開發小區完全不一樣了。特別是在新區開發的場合。四通公司在崇禮的“山旮里旯”項目也應是造城的一部分,是崇禮縣城市建設的一個部分。不這樣做就沒有出路。所以我覺得中國房地產業要轉型,最大的轉型就是從居住小區開發變成“造城”,我是來建造城市或城市的一個部分。萬達公司提出“萬達廣場就是城市中心”的口號。他為什么提出這個口號,他就把自己參與到造城的活動當中去了。
現在中國房地產開發市場呈現了幾個趨勢:第一是規模化發展,開發市場的集中度越來越大了,大的開發公司占領了市場的很大份額,向規模化經營發展;第二是差異化發展,有的城市房子已經飽和了,有的城市房子還不夠;第三是精細化發展;第四是創新化發展。從以前的“造小區”變成現在的“造城”,我覺得是房地產開發的一個重大轉變。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