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7 10:44:33來源:中房網
??兔年春節過后,農村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農民自建房工地越來越多了,在視頻號、小紅書、抖音等短視頻媒體上,農村別墅、鄉村自建房、模塊建房、農村養老房等內容層出不窮。這說明,農村自建房已經成為了當前流量關注的熱點之一。在城市化的進程下,大量年輕農民進城,或租房或買房,在不少地區,農村青年男女談婚論嫁,條件之一也是在城里有一套房,為何農民還是熱衷于花費不菲的自建房呢?
??經過調研,我們認為原因如下:
??一、國家政策支持。現行法規明確規定農村宅基地只能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轉讓,不允許向城市居民轉讓,近年來,為支持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回鄉,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有關部門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試點地區積極探索通過閑置宅基地和農房租賃等方式,滿足返鄉下鄉人員在農村的居住生活和創業需要。此外,按照法律規定,農房作為個人合法財產可以繼承,有關人員通過繼承方式取得房屋所有權后可以依法占有和使用宅基地。農民房可以出租給城里人,這實際是給了農民房子實際上的用益物權,有出租收益,農民就有翻新房子的動力。
??二、第一代農民工進入了退休養老階段。農村老人在哪里養老,是到城市的兒女家,還是在農村老宅里?顯然相當部分的農民是選擇后者,而自有宅基地上的老宅往往年久失修,功能不全,難以滿足養老要求。因此,趁著還有能力和精力,盡快修建一所養老住宅,性價比高、環境熟悉,落葉歸根。
??三、宅基地上的房屋可以依法繼承。根據最新有關部門出臺的政策,宅基地上的房屋,在農村戶口的父母去世之后,城市戶口的子女是可以合法繼承的,但房屋不得重新翻建。毫無疑問,這個政策解決了很多人的困惑,作為父母,也是希望在活著的時候把老屋重新翻蓋好,留給后輩一份不菲的財富。有一定能力的子女,也愿意出錢把老宅修葺一番,一方面是給父母當養老房,另一方面也是為將來自己養老做一定的準備。
??四、三年疫情,讓人們看到了農村的優勢。疫情期間,城市物流不暢、看病難、物價貴、空間狹窄等各種弊端爆發出來。而城市在疫情期間表現出來的劣勢,恰恰是農村的優勢所在。在農村,房子普遍是獨門獨院,即便隔離也有充分的空間活動;農村生產蔬菜,疫情時間再長,菜價也不會貴的太離譜;農村是自成循環的經濟,不靠大物流就能滿足基本生活;看病方面,大問題當然需要去城市醫院,但一般的小問題都可以靠村醫解決。另外,農村生活節奏相對舒緩、空氣清新,再加上高速公路網和高速互聯網的普及,在農村的生活可動可靜,騰挪余地相當大。因此,很多在城市有房子的人,也會選擇回老家宅基地自建房。
??可以預見,本輪疫情后,鄉村自建房將迎來一股相當大的熱潮,現在這個市場是野蠻生長階段。施工隊伍魚龍混雜,既有有資質、有技術上規模的,也有三五個人組成的野生隊;建房技術上,分為磚混結構、框架結構、輕鋼結構、水泥模塊、泡沫房、成品一體房等各種技術路線,目前還都在競爭發展中,沒有哪項技術路線占據絕對優勢;建房工期從2個月到半年不等。在廣闊的農村,農民住房問題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會,現在還在尋找投資與發展出路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妨多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