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8 10:51:59來源:易居研究院
??《中國房企TOP30月報》是由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依據CRIC、Wind等相關數據研發編撰而成,通過每月對TOP30房企投融資情況、銷售排名、市值動態以及組織變革進行跟蹤分析,以期對頭部房企的動態趨勢進行深入研判,旨在為企業發展提供借鑒啟發,為行業發展提供參考。
??核心觀點
??1月LPR迎來近21個月以來下調,全國住建工作會議強調“防風險、穩增長”。但1月全國樓市依舊下行,TOP30 房企銷售金額同環比下降近四成。1月美元債迎償債小高峰,償債壓力下多家房企評級被下調,優質項目并購成行業出清重要路徑,多措并舉加速落地進程。受供給偏低、銷售乏力、寬松信貸政策有待傳遞等影響,1月房企投資金額在低位徘徊。TOP30市值延續上漲,國企表現優于民企,但民企分化較大,龍湖、濱江表現突出,龍湖智創分拆上市,頭部物管企業競爭亦加劇。降本提效,區域整合,聚焦精簡是組織變革的主題。
??【企業投資】
??第三輪集中土拍收官,房企投資低位徘徊
??近期融資環境邊際放松,房企并購迎來政策支持,在資金端為促進房企良性循環帶來積極信號,但投資信心的真正恢復有賴于銷售數據的企穩,加上本月集中供地重點城市僅有鄭州、寧波兩城,供給環比明顯減少,1月TOP30房企投資金額環比下降八成,也大幅低于2020年和2021年同期投資額。
??TOP30房企中12家拿地25幅,拿地面積316.7萬方,環比下降75%;成交金額231.9億元,環比減少83%;成交樓板價為7321元/平,環比下降32%;溢價率維持在4.5%較低水平。保利以拿地面積108.6萬方、成交總價87.2億元位居規模房企投資力度之首,主要集中在在佛山、鄭州、石家莊。
??繼二輪降溫后,鄭州第三輪土拍持續降溫,原計劃集中出讓的25宗土地,終止11宗,TOP 30房企(保利、碧桂園)均為底價拿地。寧波則逆勢回溫,受益于勾地政策的回歸、出讓金繳納周期拉長、起拍價下調等規則調整,掛牌的38宗涉宅地均成功出讓,甚至有5宗地塊達到封頂價轉入線下搖號,整體溢價率升至7.1%,成為三輪土拍溢價率最高的城市,TOP30拿地平均溢價率超11%,濱江、綠城、華潤在寧波拿地。
??【企業融資】
??美元債迎償債高峰,鼓勵優質企業并購貸
??1月央行下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 其中,1年期LPR由3.8%下調至3.7%,5年期以上LPR由4.65%下調至4.6%,多地房貸利率跟隨下調,意在有效激活合理住房的消費需求。月中,銀保監會在2022 年工作會議中指出要持續完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房地產長效機制,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在寬松的信貸政策環境下,1月TOP30融資總量增加,但呈現明顯的結構性特征,其中流動性偏弱民企面臨更大的償債資金困境,因此如何順利處置出險房企的資產,對于行業風險的有效化解至關重要。1月國家對于項目并購的路徑指引也更加明確,并對并購貸款和債券發行上給予更多優惠政策,如針對出險企業項目的承債式收購,相關并購貸款不再計入“三條紅線”相關指標等,在優惠政策的指引下,招商蛇口也順利完成房地產行業首筆并購票據注冊。
??1月TOP30房企合計融資規模254.6億,同比下降59.4%,環比上升51.2%。其中,新增股權融資規模36.8億元人民幣,較上月環比上升93.7%,僅融創一家參與配股募資;2021年以來,TOP30中已有多家公司參與過配股發行,但民營房企參與數量明顯下降,如旭輝(2021.11)、佳兆業(2021.5)、新城、龍光(2021.12)、世茂(2021.12)、融創(2021.11)、建發(2021.6)、奧園(2021.12)。新增債券融資規模217.8億元,同比下降65.3%,環比上升45.7%,較去年同期下滑明顯,主因系美元債發行規模同比驟減,新增規模僅57.03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同比下滑85.3%。作為傳統發債高峰月,TOP30房企境內外發債規模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美元債信用危機事件對一般民企的再融資形成較大沖擊,海外融資渠道修復緩慢。
??1月TOP30房企加權發債成本為3.59%,較上月下降1.03pct,主因系1月發債主體多屬融資成本較低的國企、優質民企。其中美元債融資成本僅3.77%,較上月下降3.6pct,境內債融資成本3.48%,較上月下降0.5pct。
??1月TOP30中9家房企參與新債發行,較上月減少3家,上月參與發債的民企——碧桂園、龍湖、濱江本月持續發債,且合計融資規模較上月環比提升171%。國企發債規模占比有所降低,由上月的70.8%下降至 50.1%,且部分資金為收并購所用。有流動性壓力的民企仍處于融資劣勢,本月無新增發債,借新償舊已成為過去時,而現階段解決流動性的方法主要依賴債務置換/展期、資產處置等,如1月15日,富力地產的一筆本金總額為7.25億美元的高級無抵押票據成功展期半年;祥生通過要約交換將一筆規模2.92億元美元債成功延長至2023年1月17日;榮盛發展將金額分別為2.92億(票面利率8%)和4.87億(票面利率8.95%)美元債置換為2023年和2024到期的新票據;世茂集團就兩筆合計金額11.65億元的境內ABS成功獲得展期。
??1月TOP30房企償債規模360.8億元,同比上升14.5%,環比上升97.9%。共有19家房企參與債券償還,較上月新增4家,其中奧園、旭輝、碧桂園、榮盛、龍光、中梁、陽光城、正榮8家涉及美元債償還。疊加美元債償債高峰、融資收緊、銷售下行預期,部分房企如融創、奧園、雅居樂、祥生、融信、富力、世茂評級被標普/穆迪/惠譽不同程度下調,19日奧園宣布實質性違約,保留有限現金資源以待債務重組。房企自救能力凸顯,除聯營項目處置、優質地塊項目處置外,1月房企多元化業務處置范圍由物業管理拓展至康養服務,如新城控股轉讓旗下新城養老服務有限公司20%予海南恒崧,祥生以3.37億元出售向日葵健康23.8095%股權予天成宏偉置業。
??【銷售排名】
??1月黯淡開局,銷售同環比下降近四成
??受春節假期較早的影響及市場下行壓力,2022年1月房地產市場開局黯淡。29個重點監測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下降37%,同比跌幅擴至46%。百強房企1月銷售額同比下跌40.8%。TOP30 房企實現銷售額3954.7億元,同比下降34%,環比下降42%,明顯弱于2021年同期及月均水平,也低于2019年1月水平。2月受春節假期供應縮量的影響,且三四線返鄉置業或弱于往年,房企整體業績增長面臨較大壓力。
??從增速看,僅濱江、華發、仁恒、中鐵建同比增長,其他房企均為下降。對比2021年1月排名,上升最快的是濱江(上升18位)、仁恒(上升17位)、中鐵建(上升20位),世茂、陽光城、融信排名下降最為明顯。
??【市值表現】
??TOP30整體市值延續上漲,民企經營分化加劇
??1月TOP30房企市值整體延續上升趨勢,市值總額較月初上漲7.4%。具體來看,1月市值整體呈波動上升,期間經歷兩輪較為明顯的上漲:1)月初銀行證實針對出險房企的優質項目并購不計入“三道紅線”,TOP30房企市值首次普漲;2)17日5年期LPR利率時隔20個月首次下調,TOP30房企市值整體再次上漲,月末略有回落。隨著市值提升,1月中國鐵建入圍千億級市值房企梯隊,龍湖躍居TOP30房企市值排名首位。TOP30房企中國企市值漲幅整體大于民企,但民營房企分化明顯。一些優質民企,如濱江、龍湖1月再獲新增融資,流動性步入良性,月度市值漲幅超26%,處于TOP30前兩位;另外一些項目運營能力強、土地儲備優的民企在并購政策支持下,流動性預期回歸理性,市值也取得較大提升,如新城、佳兆業、世茂等;還有少數民企持續深陷流動性危機,市值不增反降。
??1月TOP30房企市值管理行為以分拆物業上市、增厚現金流相關的配股募資、提振信心相關的增持回購為主。(1)龍湖智創計劃分拆上市: 1月7日,龍湖發布公告稱建議分拆龍湖智創于港股上市,該平臺匯聚了龍湖集團智慧服務、商業運營兩個航道的核心競爭力,是少數物業+商管聯合上市的品牌。目前以龍湖智創生活、碧桂園服務、萬物云為代表的頭部集中化加速,又恰逢一些優質物業項目被低估并購的關鍵期,此時分拆上市可為收購擴張集聚資金實力,加速規模化發展進程。在公司原有的規模、運營、科技優勢下,本次分拆上市受到資本市場廣泛關注,公告前后公司市值均出現正增長,龍湖集團當月市值漲幅也位列TOP30之首;(2)融創配股增發:1月13日融創發布公告稱將以15.3%折價配售4.52億股,合計募資約44.84億元HKD,其中一半用于歸還借款。去年11月融創曾以10.9%的折讓價配售3.35億股,此次配股折價力度更大、配售股份數更多,頻繁折價配股引發外界對公司流動性的擔憂,宣布公告當日市值跌幅超22%;(3)增持回購:1月保利、中南、佳兆業均參與高管/股東參與增持,從增持金額看,中南建設力度最大,在增持公告前后一周內市值反饋也最為明顯;相較于增持股份,龍光集團選擇回購股份以向市場表明公司現金流穩定訊息,繼上月配股發行后,龍光市值一路下跌,龍光對此陸續進行了7次股票回購,1月回購力度加碼,兩次合計回購400萬股,同時還積極回購了2000萬美元票據,多家機構對此解讀為利好,并給予其買入評級,公司市值在一周內漲幅超10%。 (4)業績預告:TOP30中綠地、保利、陽光城、中南、榮盛陸續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快報,除保利外,其余幾家凈利潤同比均出現較大下滑,陽光城預計虧損45-58億元,中南建設、榮盛發展凈利潤下滑約70%-98%。
??【組織變革】
??降本提效,區域整合,聚焦精簡是變革的主題
??2021年以來房企新一輪的組織變革成為常規事件。2022年開年之初,TOP30房企中碧桂園、世茂、保利、中梁均對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其中,碧桂園為適應行業變革和外部市場環境,通過合并強區周邊區域,將原有106個區域公司縮減至65個,此輪調整以推進區域合理布局、確保區域規模適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為目標,通過有序推進跨區域整合,提升區域集中度和資源使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是2020年10月開啟的“極簡”行動的收官動作。1月5日,世茂宣布進行新一輪架構調整,一是集團職能部門的整合、集團定位的變化,即集團定位強控投資、直管審計和采購;二是區域和地區公司職能的轉變,由11個職能部門收縮為7個;三是區域范圍的變化,撤銷浙江區域公司、升級華東地區公司、重新劃分滬蘇區域公司等。
??在人事變動方面,萬科繼2021年年末密集調整后,總裁祝九勝將兼任長租公寓BU首席合伙人,直管長租公寓業務,至此長租公寓BU成為萬科唯一由總裁直接管轄的事業部,體現了2021年年中以來萬科全面加速向“開發經營服務并重”轉型發展,以及長租公寓業務在經營性業務中的重要度。
??數據說明
??企業融資中的TOP30按克而瑞2020年全年全口徑銷售額統計,其他部分TOP30房企按克而瑞2022年累計至當月全口徑銷售額榜單統計。本月報于次月第一周發布,由于數據整理分析需要時間,數據統計截至時間為當月22-25日左右。